納濾膜元件怎么處理廢水?納濾膜元件不僅可以處理自來水,還可以處理工業(yè)廢水、煉油廢水,處理系統(tǒng)采用傳統(tǒng)多介質過濾、臭氧和生物活性碳聯合工藝,回用工藝采用低污染型、親水性和電中性納濾膜元件,下面由沁森高科分享納濾膜元件怎么處理廢水?
1、納濾膜系統(tǒng)采用節(jié)能型納濾膜元件,可以有效的脫除硬度、鐵、色度及三鹵 甲烷等物質。在極低的壓力下即可獲得高水通量。低壓操作不僅僅能耗低,而且相關的水泵、管路及壓力容器等也更為便宜。這種膜均為性能可靠的表面帶負電性的 芳香聚酰胺復合膜,由于在使用過程中能明顯的節(jié)省設備及運行費用,因而應用日益廣泛。該種納濾膜具有低污染特性,這主要是改變了膜表面的親水性和電性,經過改性的納濾膜分離層,具有更好的親水性,且膜表面從負電性轉變成電中性。這些改變使得膜元件更加親水,且污染物 更不容易在膜表面吸附沉積。
2、含油廢水給水中CODCr的含量平均達到40 mg/L,最高時甚至達到300mg/L時,納濾膜元件面臨著嚴重的污染。因此在系統(tǒng)運行過程中,為了盡量減少水中污染物對膜表面的污染,每日有兩次物理沖洗,沖洗采用納濾產水,每次歷時 約20分鐘。采用納濾產水進行沖洗主要是由于納濾產水的溶解能力比原水更強,對污染物的沖洗效果更好。系統(tǒng)運行約60天后,需進行一次化學清洗,下表以一份中試結果進行分析:
3、化學清洗周期內納濾膜系統(tǒng)產水量和系統(tǒng)回收率的關系,由下圖中可以看到,納濾膜系統(tǒng)的回收率在一個周期內絕大多數時間均大于75 %。在周期末的幾天,由于膜表面污染加劇,產水量有所下降達到52 m3/h,致使系統(tǒng)回收率降低。這表明系統(tǒng)需要進入清洗步驟了。而在周期開始的前幾天,產水量達到90 m3/h,這說明前一個周期末的化學清洗效果十分明顯。
通過對同一個運行周期內的進水壓力及濃水排放壓力的分析。如圖5所示,絕大多數時間內,兩段納濾系統(tǒng)的壓力損失在0.15 MPa。進水壓力與農水排放壓力的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。在兩段納濾系統(tǒng)中,通常有12支膜元件串聯的系統(tǒng)中,0.15 MPa是一個相當低的壓力損失,這不但保證了泵工作的穩(wěn)定,同時也降低了能量消耗,使系統(tǒng)運行更加經濟,成本更低。同時也說明膜污染并不嚴重。
納濾膜元件可以深度處理水資源,使污染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,希望小編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大家,想了解更多閱讀《你知道超濾膜污染嗎?沁森高科十年經驗解讀》